候文詠:養孩子,我做「見景生情」的陪伴
作者:採訪整理/張綾玲 出處:親子天下
「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侯文詠說,就算跟孩子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
升格為人父後,他接續以小說《白色巨塔》探討權力、《危險心靈》探討教育,《靈魂擁抱》探討名氣,一部部長篇小說,關照社會諸多議題。近日,他更以中國四大奇書之一《金瓶梅》為讀本,即將推出最新作品《沒有神的所在──私房閱讀金瓶梅》。尤其令人意外的是,從這本極具情色意味的「禁書」裡,侯文詠竟然重新悟得了養兒育女之道……
Q:你的兩個兒子都已邁入青春期,可否聊聊一路走來,為人父的心路歷程?
A:我兩個兒子一個十五歲、一個十七歲,今年正好要考基測和學測。剛開始做爸爸,會想要「做之父,做之師」;等孩子慢慢長大,發現這期望太高,於是退一步想「做他的朋友」。直到有次去打禪,聖嚴法師問我:「做爸爸感覺如何?」我說:「只希望能做孩子的朋友就行了。」沒想到師父突然很正經的說:「侯醫師啊,期望孩子做你的朋友,和他將來有很多錢報答你,或他變得很有才華……這都沒什麼兩樣。」當下,我嚇一跳,本以為這算夠卑微了。那時師父淡淡的說:「此時此刻,你就只要好好的跟他相處。」但我全沒「瞭」。
之後,小孩經歷國小,到青少年。我慢慢發現父母能影響他們的,真的很有限。往往去演講時,你講一句話可能改變別人一生;但在家裡,在孩子眼中我只是個穿短褲的歐吉桑,就算跟他說一百句他也記不住半句,比不上同儕或身邊朋友。
直到今年在寫「金瓶梅」時,看到裡面一句話才終於頓悟:「養兒無須屙金溺銀,只需見景生情」。意指養兒不需用金、銀去保護安排他的未來,只要在他難過挫折時陪伴安慰他,生日開心時為他慶祝。所以說到心路歷程,我以前總說:當先生是從動物到植物,養孩子則從最初想「做之父,做之師」,到退而求其次,想能「做朋友」,現在則是「見景生情的陪伴」了。
Q:在教養過程中,你對孩子有過什麼?邞煽螺\嗎?
A:我最近看王浩威的書,裡面寫到台灣這一輩孩子受父母很大的影響。由於父母成就高,不免對孩子過度期待,而孩子也會覺得自己這輩子永遠超越不了父母。就像我孩子,倘若也想像我一樣考上台大、寫小說勝過我,恐怕會很辛苦,但我只是很幸運擁有了這些。於是更加領悟到對孩子有所期待,反而對他是種壓力,愈能了解「見景生情」的真義。
對於壓力,孩子多半是不會反映,卻在不知不覺中積累。學校國文課本收錄一篇我的文章,有回大兒子問我,同學想知道會考什麼?我哪知道!
後來兒子拿試卷給我,結果裡面考修辭,還要比詞性,真難!我只考了八十幾分。兒子看了我的成績後很樂,直說這在他班上大概只是十幾名,頓時感覺老爸很親和、很有人性,直「虧」說:「你還作者咧!我以為你什麼都很厲害。」其實我有點表演,希望他們沒有覺得我真的很厲害。
坦白講,我可能在幾個專業領域做得還不錯,但這只佔我人生不到百分之一啊!其他部分都不怎麼樣。我老婆經常罵我笨,拍戲當製作人也常被說是個濫好人。我其實是不想讓孩子對我誤解,希望能回歸到比較人性本質面。
而在教養小孩上,最重要的就是給他練習tried&error的機會,直到變成內在的經驗。但往往做父母,總會幫孩子做好每件事,反倒剝奪他們「嘗試與犯錯」的機會,阻礙學習。就好比捷運悠遊卡弄丟,若你曾讓他自己去面對重辦、繳保證金……種種麻煩手續,他以後就會知道要小心點。孩子年紀愈小,閒的時間愈多,一定要讓他愈麻煩愈好,因為他現在不踩地雷,長大再踩到會更慘,即所謂千求萬求,最難求到他犯錯的經驗。唯有讓他有所學習,才會知道要設身處地為別人設想。所以我的孩子只要出什麼事,一定是讓他自己去解決。
Q:在教養上,你和太太的態度想法一致嗎?又是如何分工的?
A:通常都是媽媽看到孩子的問題,我就會接手想點子,和孩子溝通。因為太太是牙醫,從小功課好又很乖,教起孩子很容易落入刻苦勤儉、認真,管得密不通風。我想女生像她這樣乖了一輩子,最好的命運不過是嫁給我這樣一個男人,哈哈,我比較有彈?吽A所以小孩寧可讓我來管。而且媽媽常常太心急,亂槍打鳥的一天數落孩子十八件事。但我覺得,教孩子不能同時講很多事情,只有「聚焦」才會有效。
在教養上,我經歷最久,長達六、七年至今還沒解決的,就是培養孩子「守時」。我的小兒子很會賴,常常下課看人家打籃球忘了時間,遲了上課或回家。但每次他遲到,我一定不在當下念他、訓他,而是等他有空時再好好聊。聊什麼呢?我要他回溯在整個過程裡自己的想法,要他至少記住自己最後一次看錶是何時?當時心裡在想什麼?就這樣,談了六年。他不煩嗎?我想會的。根據佛洛依德的理論,人會做什麼其實都是潛意識,談到他明白自己的潛意識時,他的病就會結束。漸漸的,他遲到的次數減少了。
我這麼重視守時,因為我覺得這是一個人對其他人的promise(承諾),而時間又不會太哲學,是很好的借鏡。
Q:所以教養小孩,你會花很多時間和孩子談嗎?
A:我感覺養小孩比較像養植物,要有長遠的計畫,要懂得聚焦。我太太養植物都不會活,不是澆太多水就是施太多肥。其實教小孩真的不用花那麼多時間。當你用超過應有的熱情時,就會失去耐心、沒辦法持久。應該像農夫養一大片田,早起看有沒有水,該除草的除一除,很勤快但沒花很多時間。我常跟太太說,小孩要「陪伴」,而不要常常「看著」他。只要能把他旁邊的病蟲害和有毒物去除掉,讓他自己長,做這種事情就好。
還有,帶孩子是不能追求效率的。對人追求效率是什麼呢?是要他趕快長大、結婚、生小孩,然後送進棺材裡嗎?我認為,父母能對小孩人生產生的影響,可能連一○%都不到,正因如此,你更不能亂出手,因為你能跟他講的可能只有十句話、十個重點。千萬不要一直把想要給他的,統統強塞給他。我們要相信,樹苗只要有水分、養分,自己會長大,父母能做的就是「基礎工程」、除除草,我們很難把他弄得變漂亮、變大樓、甚至還做裝潢等。
Q:那麼,哪些是你所謂的「基礎工程」呢?
A:譬如「健康」就是一個基礎工程,所以我從小就把孩子丟去學游泳、打跆拳,各種能夠勞累的都要去做。然後是「品格」,包括:守時、懂得承擔責任不逃避。所以我會用六到十年來做,持續的、有態度的去做,花時間和他們聊,了解其中邏輯,但都不給結論,否則他們就失去學習的機會。
還有件事情我也和小兒子玩十幾年,就是「認錯」。他小學時曾經偷媽媽的錢買game boy,甚至還搞出兩套聯絡簿來。我常講,你看報紙上或政治人物的行為會發現,他們跟小孩一樣,總是不認錯→說謊→把事情搞大→惹出麻煩→到最後事情就爆了。錯誤不會死,但死的是人錯誤的反應。我就會一次次的跟他談:你覺得事情在哪裡時付出的代價會最小?於是現在他慢慢比較不犯錯,也有勇氣認錯。
我所謂的基礎工程,還有「自我思考」與「連結他人」的能力。譬如有天他回家,問我要不要簽署讓判那位燙死親生孩子的父親死刑。我說我不簽,也舉了他自己小時候有次錯把葡萄酒當葡萄汁喝後的胡亂行為說給他聽,希望他了解,沒有一個父親願意殺死自己的孩子。我告訴他,做一個決定,不要只想一個角度,起碼要想兩個。因為大部分青少年的氛圍很小,很容易從眾。
我希望他除了會想,也要能夠去連結他人,用很快的速度去感受別人的喜怒哀樂與在乎的事情。唯有這樣,別人也才能感受到你的想法與情感。
Q:對於課業,你有沒有什麼要求?怎麼幫助他們探索自己生涯的方向?
A:以前年輕時會在乎,現在大了,比較在乎的反而是他們的態度。像現在他們都知道,自己混了兩年,要考學測、基測,這一年得好好地拚,否則以後就沒得玩了。這一年,反倒是我和太太最快樂和自由的時候。
我覺得,過去書念得好不好很絕對,以後出社會的成就,也很絕對。但多元化的社會,行業變多,只要有足夠熱忱、能力與興趣相符,同時可以熬過一段無聊過程以鍛鍊出一種專業,絕對能成為箇中佼佼者。亦即學歷並不等於人的幸福力。所以,我覺得應該盡量讓小孩多方面去接觸,找到自己的興趣。
像我的小孩,從要當總統、消防員到當醫師,在他不斷的嘗試後,起碼更知道自己喜歡什麼、能做什麼。老大就說他想學財經,想變有錢。他小學三年級時曾經因為不愛寫字,跟我說他不想上學了,要我給他三天好好考慮。我說那也很好,可以在家自學,或者也可以日後去念職業學校,都會有出路的。結果他到處徵詢意見後,還是決定回學校念書,只因學校裡有同學可玩。
我的想法是,讓他們在自由中得到自由,幫助他們茁壯、長得更好,更有幸福競爭力,遠比課業、學歷上的高低還來得重要。而這一年,雖然似乎是被逼著要去念書,但人生的命運常常就是你碰到什麼,就去面對。不妨把學測和基測當做是訓練自己的意志力、當做是打仗,所以一定要吃得好、睡得好,只要用對的方法,就會看到進步。
留言列表